发烧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常常遇到的病症,也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估计每人都有自己的退烧宝典。但是,面对免疫系统尚未完善的儿童,你的操作真的对吗?
什么是发热?
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发热是我们身体遭遇感染时的一种防御反应,它能刺激防御机制,来帮助身体对抗感染。所以退烧(除非极高热)不是关键,关键要找到发热背后的“罪魁祸首”!体温升高超过一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以某个固定体温值定义发热过于绝对,但临床工作中采用肛温≥38℃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
儿童常用退烧药的比较
目前儿童常用的退烧药为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它们以安全性高而在众多解热镇痛药中脱颖而出,它们被善解人意的药学工作者制成了多种适合儿童使用的剂型,比如栓剂(塞肛)、混悬液、颗粒剂以及滴剂等,减少了孩子用药的反抗,妈妈更顺心。这两个药怎么用呢?
年龄 | 体征 | 用药 | 剂量 |
≥2月龄 | 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 | 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 口服每次15mg/kg,2次用药最短间隔6小时 |
≥6月龄 | 对乙酰氨基酚 | 口服每次15mg/kg,2次用药最短间隔6小时 | |
布洛芬 | 口服每次10mg/kg,2次用药最短间隔6-8小时 |
药品 | 布洛芬 | 对乙酰氨基酚 |
不良反应 | 主要为消化道不良反应,与食物同服,可减轻其胃肠道刺激;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胃溃疡,消化道出血、头疼、嗜睡、肾功能不全、皮疹、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 主要表现为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物热及粒细胞减少等,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 |
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或与布洛芬交替使用,并不能改善发热宝宝的舒适度,还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加!中、美、英等多国指南均不推荐联用或交替使用。
物理降温有用吗?
任何物理降温要以儿童适应和改善儿童舒适度为前提。虽然在对乙酰氨基酚的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短时间内退热效果更好些,但会明显增加宝宝的不适感,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退热,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的方法退热。
捂出汗了,烧就退了吗?
大家小时候发烧一定有被家人捂汗的经历吧......然鹅,捂汗对治病和退烧都没有帮助,只是因为体温上升,宝宝可能觉得冷,这时加衣服或者盖被子会感觉好点,但是退烧后,体温下降,孩子又觉得热得出汗,这时就可以脱掉点衣服,一切都为了孩子舒服啊!
如果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反复苦恼、惊厥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各位为孩子操碎了心的家长,你们get了吗?